Search

《負面風暴的生存者(上)》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
這篇文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負面風暴的生存者(上)》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
這篇文章是專門給陪伴者的內容,但因為內容很長,所以我分成兩篇來寫。而也因為會從陪伴者角度來描述BPD,所以可能請BPD的朋友稍微有心理準備,內容可能會有一點敏感,請小心觀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對我來說,好像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。

和BPD在一起的過程,就像是經過一顆黑洞一樣,也許一開始目眩神迷的受到吸引,但沒有花多少時間,你就發現已經進到了無法逃離的距離,越是想掙扎,卻越陷越深,離黑洞越來越近,身邊的事物越來越扭曲,也越來越黑暗,直到,自己也墜入了黑暗之中,成了另一個黑洞。

常人可能都無法理解這個過程,因為外界社會有很多正向的道理在告訴你,「所有事都是你自己可以選擇與可以掌握的」,你可以選擇「不要跟著掉進去」,你可以選擇「拉他出來」,或是「自己逃出來」。但其實事情往往沒有用說的,或是表象這麼簡單,那些內心漸漸改變跟漸漸被同化的轉折,有時候甚至自己都沒有察覺,當你猛然發覺不對的時候,你已經離原本的你很遠了。

這些矛盾與痛苦,相信擔任過陪伴者的人都深深可以理解,而我也看到依然還有很多陪伴者都還身在痛苦與絕望中。

先不論陪伴者原先的生活過得快不快樂,在和BPD相處之後,最痛苦也最無法處理的情況,就是BPD「時常」的「無法預測」的「情緒失控」。而這也正是一步步把陪伴者也拉入黑洞的力量來源。

其實不論是誰,常常經受這種「時常」的「無法預測(或稱「無來由」、「無法理解」)」的「情緒失控(或稱「勃然大怒」),誰都會變得不健康,而事實上,很可能陪伴者眼前的BPD也是這樣形成的,他們過去也就是受過這樣的對待,今天才變成這樣的性格,也這樣對待身邊的人,只是發生的時候年齡更小,自己的主要價值觀還沒形成,就面對這麼困難與痛苦的經歷,也因為深深相信這輩子無法逃離這些痛苦,所以比陪伴者更早也更根深蒂固的形成這樣的性格。

所以事實上BPD帶有一種「傳染性」,這個「傳染性」意思是我們會因為經過「和BPD過往類似的經歷」而變得自己也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觀,漸漸變得像BPD一樣的看法在看這世界,也就等於自己也變成了另一個BPD(或是其他的精神狀況)。(當然,有些人受不了就離開了。)

以現在的疫情來說,陪伴者就等於是需要做居家隔離的人一樣。

以上只是一個現象描述,知道這些都只是前情提要,但這個前情提要很重要,因為這關乎於陪伴者們,在你們還維持著理性或尚存著一些健康的態度之下,你們該怎麼去理解與接下來該做什麼事,才能讓事情好轉。

對陪伴者來說,最痛苦的就是「時常的」「無來由」的「勃然大怒」。我們都會很害怕去觸碰別人「憤怒的情緒」,因為所有的「憤怒」,對我們人類來說,都是負面的記憶,當我們遇到「憤怒」的場合,我們都一定會馬上思考「是誰做錯了?」「那個憤怒是在罵誰?」,如果跟自己無關,我們的心情就會從原本的緊張放鬆下來,平心靜氣的看眼前的「憤怒戲碼在演什麼」,但若是發現自己就是風暴中心,自己就是「憤怒針對的那個」,我們內心的緊張、害怕、抵抗、甚至反擊的那個自己就會站出來。

如果今天是自己知道自己做錯某事而引起別人的憤怒,正常成年人首先一定是判斷「自己自認有沒有錯?」有錯,可以道歉,馬上道歉;沒錯,自認自己是對的,或無辜的,那就不會很情願的道歉,一定先有很多理由,從頭到尾不覺得有什麼好道歉的。

BPD與陪伴者,就是常常在上演這個「憤怒」「誰的錯」「誰要道歉」的戲碼,來回不停,隨時隨地不斷的在上演。而更重要也更關鍵的,是BPD「憤怒時的言語」,那就是讓陪伴者久而久之,也深深掉入黑洞的原因。

BPD的「憤怒的言語」,相等於BPD憤怒的能量,在我之前做的《如何與BPD溝通》的動畫裡形容,這股能量大到可以毀滅一顆星球,這能量多大,就意味著陪伴者們要承受,要接下多麼負面的情緒言語,那些爆發的、極度不留情的批評、指責、貶低、否絕、指證歷歷的罪行,都在強調你(陪伴者)是天底下最沒有價值的爛人、世界上最可惡的罪惡、宇宙中最不可原諒與饒恕的混蛋,同時還會把你日常的一言一行、曾經說過的美好的事物、兩個人的美好時刻,都化作黑暗的預謀或是虛假的煙塵,將你過去所做的努力批評得一文不值,甚至從來不曾存在過,將你的人身價值罵到比螻蟻還不如。

而且「常常發生」,「常被這樣罵」,「常常需要承受這樣巨大的負面能量」。

這就是陪伴者最痛苦的事,也最常會開始讓自己懷疑自己究竟還要不要繼續努力下去,的最重要的癥結點。

我和角媽在一起到現在四年的期間,雖然我們一直努力的在練習與調整,甚至站出來在社群網路上公開我們的故事,但事實上一兩個月前我還是需要面對那樣的負面能量,只是因為我們的練習與努力有相當的成果,所以從原本的每週兩次的頻率,到現在已經是幾個月一次的頻率,在我看來這已經是十足的進步了。

而陪伴者該怎麼面對這些「憤怒的言語」呢?就我常常和角媽「談心的過程」所了解的,其實那些「憤怒的言語」都來自於一個受盡傷痛、委屈與折磨的小孩所發出來的「對世界的吶喊」,首先,我們要先理解那些「憤怒的言語」有部分的內容,是無法控制就說出口的,BPD本人也知道那不是事實,但是在盛怒之下,無法壓抑的憤怒就這麼的衝了出口,像是「你根本就不是在幫我!」、「你根本就只是為了你自己!」「你永遠都認為你自己是對的!」「你從頭到尾就只是在騙我!」那些完全否定的類型,而有部分的內容,則是心裡的擔心害怕,化成傷害的言語所致,「那你就走啊!」、「那你就去找那些人啊!」、「離婚啊!」、「那我就去死!」那些自暴自棄的類型。

「憤怒」本身,其實就是一種「這件事讓我受到了傷害,所以我也要傷害你」這樣的心態產生的,所以角媽每一次的憤怒,我都一直在思考「她所感受到的傷害」是什麼點?談心時刻也是常常根據這些主題在做了解,讓BPD說得多了,陪伴者也聽懂了,自然BPD那個「無法控制的憤怒狀態」,也會慢慢減輕。

下一篇我們來談談「陪伴者該做什麼樣的內心建設」,好讓自己在這些龐大的憤怒能量下,還能存活,甚至保有自己的健康狀態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延伸閱讀

【相關文章】《負面風暴中的生存者(下)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4041254269767/posts/241288833878341/

【最新影片】無法解釋的無法控制—「自卑感(壹)」
https://youtu.be/ocjGRkqIwhM

【相關影片】最多人需要,卻最少人做到-同理心(上)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4041254269767/posts/149569589716933?d=n&sfns=mo

【line貼圖】角媽繪製-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:
https://line.me/S/sticker/8427229?lang=zh-Hant&ref=gnsh_stickerDetail

【line貼圖】角爸繪製-超有同理心貼圖:
https://line.me/S/sticker/9587046?lang=zh-Hant&ref=lsh_stickerDetail

【社團】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23265491353712/?ref=share

【關於BPD】吃醋?多疑?情緒失控?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,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-邊緣性人格障礙:https://youtu.be/hz7YmVqHmz4

【關於PBD】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:https://youtu.be/sEjA2TWNiSs

【影評】角媽影評-小丑Joker:
https://youtu.be/pl3e1TFsPow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一家四口 角爸是個塔羅師 角媽是個自由藝術家 育有兩子 角媽本身是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 所以可能多半都會分享關於邊緣性人格的經驗與故事 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喔
View all posts